8.3 接触力的计算

自从 Cundall 和 Strack 给出了对颗粒物质进行离散模拟的思路,各个学科领域的学者提出了各种适用于不同问题的 DEM 接触力学模型。自然界中,颗粒间的作用力往往是非线性的,真实的再现自然界中的颗粒行为,需要构建复杂的接触力学模型,相应的求解接触力也需要更大的计算量。然而,一些简化的接触力学模型,也可以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岩土体相互作用的机制,如断层传播时的脉冲滑动行为 [Place1999] 、高孔隙度砂岩中不同形态压密带的形成机制 [Liu2015] 等。这里,我们将详细阐述每种接触模型的实现方法,以往研究中,不同的接触模型往往采用不同的粘结模型。将粘结模型和接触模型作为一整体,将从接触模型、粘结模型和计算实例三个方面给出实现方法。

首先区分一下粘结和接触的区别,如果两颗粒间的圆心距离小于等于两颗粒半径之和,则认为两颗粒是相互接触的。离散元初始模型生成后,相互接触的颗粒间生成粘结,粘结的信息放入粘结链表,粘结有抗拉和剪切强度,整个计算过程粘结往往只生成一次。两个颗粒间的粘结断裂之后,如果再次接触,则接触信息放入无粘结接触链表,无粘结接触没有抗拉和抗剪强度(Fig 7.3) 。

../../_images/contact_and_bond.png

图 8.3 接触与粘结关系

本文涉及的接触模型分成两类线弹性模型和 Hertz-Mindlin 模型。

8.3.1 线弹性模型

Cundall 和 Strack(Cundall and Strack,1979)于 1979 年的给出线弹性模型,该模型是 DEM 中最基本的接触力学模型, 基本上所有的离散元软件中嵌入了该模型(Cundall and Strack,1979; Cundall P A,1988a; Itasca Consulting Group,2008; Itasca Consulting Group,2012b; Šmilauer et al.,2018)。与之后 PFC2D(Itasca Consulting Group,2008)中接触点的描述略微不同。这里采用 PFC2D 中的描述的线弹性接触模型。 详见 [Li2019]

8.3.2 Hertz-Mindlin 模型

Hertz 模型中,颗粒为一个球,而不再是之前的圆盘。模型提供了颗粒挤压状态下的法向力的计算方法,不提供拉伸状态下法向力计算方法。Cundall 描述的 Hertz_Mindlin 接触模型 (Cundall P A,1988a)是 Mindlin 和 Deresiewicz 理论模型(Mindlin,1953)的近似,是一种非线性接触模型。法向力采用公式(2-12)计算,切向力采用公式(2-15)计算,考虑颗粒转动。详见 [Li2019]

[Place1999]

Place D, Mora P (1999) The lattice solid model to simulate the physics of rocks and earthquakes: incorporation of friction.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150:332-372(ISSN 0021-9991)

[Liu2015]

Liu C, Pollard DD, Gu K, Shi B (2015)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wiggly compaction bands in porous sandstone: 2. Numerical simulation using discrete element method.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: Solid Earth 120:8153-8168(ISSN 2169-9356)

[Li2019] (1,2)

李长圣 (2019) 基于离散元的褶皱冲断带构造变形定量分析与模拟. 南京大学